Borago officinalis)是一种拥有悠久而丰富栽培历史的植物,其种植传统和用途在不同地区和时代经历了显著的变迁。以下是其历史栽培记录与地区传统的概述:
起源与早期传播
地中海东部起源: 琉璃苣被认为原产于地中海东部地区,特别是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今土耳其)。
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 早期记录: 最早的明确记载可追溯到古希腊。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和迪奥斯科里季斯(Dioscorides)等博物学家和药理学家在其著作中都提到了琉璃苣(通常被称为 “Borago” 或类似名称)。
- 药用与象征意义: 迪奥斯科里季斯在其著名的《药物论》(De Materia Medica)中描述了琉璃苣的药用价值,认为它能“驱散忧郁”(“Euphrosynon”),鼓舞精神,增强勇气。这种“带来欢乐”的象征意义贯穿了其整个历史。罗马人可能将其引入欧洲其他地区。
- 食用: 嫩叶和花可能已被用作蔬菜或调味品。
中世纪欧洲:修道院药圃与民间草药
修道院的守护者: 中世纪时期,琉璃苣在欧洲(尤其是西欧和南欧)的修道院药圃中被广泛种植。僧侣们是当时主要的植物学家和医生,他们保存并发展了古代的知识。
卡尔大帝的推广: 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在其颁布的《庄园敕令》(Capitulare de villis)中,明确要求其帝国庄园种植琉璃苣,将其列为重要的药用植物之一,这极大地促进了其在欧洲的传播和栽培。
药用核心地位: 中世纪欧洲的草药学(如《Physica》的作者宾根的希尔德加德)延续了琉璃苣“抗忧郁”、“强心”、“利尿”、“发汗退烧”、“舒缓呼吸道不适”的传统用途。它常被归为“暖性”草药,用于治疗“寒性”疾病。
食用与观赏: 琉璃苣的嫩叶被用作野菜(类似菠菜),花朵则用于点缀沙拉、给饮料(如葡萄酒、潘趣酒)增添风味和色彩,也用于制作蜜饯和糖果。其独特的星形蓝色花朵也使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文艺复兴与近代早期:鼎盛与多样化
草药学的黄金时代: 16-17世纪是欧洲草药学的鼎盛时期。约翰·杰勒德(John Gerard)、尼古拉斯·卡尔佩珀(Nicholas Culpeper)等著名英国草药学家都在其著作中详细描述了琉璃苣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 杰勒德(1597年): 强调其“愉悦心灵”的特性,用于治疗忧郁症、缓解心悸、净化血液、利尿、催乳,并推荐其花朵用于制作糖渍品。
- 卡尔佩珀(1653年): 结合占星学(认为琉璃苣受木星和狮子座影响),重申其强心、抗忧郁、利尿、发汗、催乳等功效,并用于治疗黄疸、瘙痒、口腔溃疡等。
烹饪应用扩展: 在英国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琉璃苣在厨房中应用广泛。嫩叶煮汤或作为蔬菜,花朵用于装饰冷盘、沙拉,泡在葡萄酒或醋中制作风味饮品,制作清凉的夏季饮料“琉璃苣酒”(Borage Wine),以及制作蜜饯。
美洲的引入: 随着欧洲殖民者到达北美,琉璃苣也被引入新大陆。最早的记录之一是在1631年,它被种植在位于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萨加莫尔首领的庄园里。它在殖民地的草药园和厨房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延续其药用和食用的传统。
地区性传统与象征
英国:- 药用传统深厚,与卡尔佩珀的推广密切相关。
- 烹饪应用历史悠久,尤其在威尔士等地,琉璃苣汤曾是传统菜肴。
- 花朵泡酒或潘趣酒是常见做法。
- 与勇气和直率(“I, Borage, Bring Courage”)的联系深入人心。
德国 & 中欧:- 药用同样重要。
- 独特的“五月酒”(Maitrank/Maibowle)传统:在五月,用白葡萄酒浸泡琉璃苣花(常与香车叶草等搭配),制成清凉提神的节日饮品,象征春天和欢乐。
- 花朵也用于制作醋。
地中海地区(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南部):- 作为原生或早期引入植物,融入地方烹饪。嫩叶用于填充意面(如意大利北部)、馅料或汤中。
- 花朵装饰沙拉和甜点很常见。
- 药用传统持续。
苏格兰 & 凯尔特地区: 一些资料提到琉璃苣可能与某些氏族有关联,或用于传统仪式(证据相对较少),但其药用和食用价值仍是主流。
东欧: 在波兰、俄罗斯等地也有种植和药用记录,但可能不如西欧普遍。
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衰落与边缘化
现代医学的兴起: 随着科学医学和合成药物的发展,传统草药疗法逐渐衰落,琉璃苣的药用地位显著下降。
烹饪习惯改变: 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现代蔬菜品种的丰富,导致许多传统野菜(包括琉璃苣)从主流餐桌上消失。其叶片毛茸茸的口感对现代口味来说可能不够吸引人。
集中化农业: 大规模单一作物种植取代了多样化的农家花园和药圃。
成为“怀旧植物”: 琉璃苣主要在一些乡村花园、历史花园(如威廉斯堡殖民地)和草药爱好者的小范围种植中得以保存,作为历史植物或蜜源植物存在。
20世纪末至今:复兴与新兴用途
有机园艺与草药复兴: 近几十年来,对有机园艺、自给自足、传统草药和食疗的兴趣复兴,带动了琉璃苣的重新种植。
蜜源与伴生植物: 琉璃苣因其丰富花蜜(吸引蜜蜂、熊蜂等益虫)和较长花期,在有机农园和朴门永续设计中作为优秀的蜜源植物和番茄、南瓜、草莓等作物的伴生植物(吸引授粉者,可能驱避某些害虫)而受到重视。
食用花卉热潮: 其独特的星形蓝色花朵成为高档餐厅沙拉、甜点和鸡尾酒中备受欢迎的装饰物,推动了小规模商业化种植。
园艺观赏价值: 作为一年生花卉,因其易种植、耐贫瘠、持续开花和独特的蓝色,在乡村风格花园、野花花境和生态花园中越来越受欢迎。
精油与保健品: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琉璃苣种子油富含γ-亚麻酸(GLA),这是一种具有抗炎等潜在健康益处的不饱和脂肪酸。这导致了琉璃苣籽油作为营养补充剂和化妆品成分的商业化生产(主要在北美和欧洲)。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生产通常基于专门培育的高油含量品种的大规模种植,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园艺栽培。
传统知识再发现: 草药师和自然疗法实践者重新挖掘和研究其传统药用价值(如用于荷尔蒙平衡、皮肤健康),尽管其药用地位远不如中世纪辉煌。
总结其种植传统的变迁
- 从药用核心到多元价值: 古代至近代早期,药用是主要驱动力;近代经历衰落;现代复兴则更多基于其作为蜜源植物、伴生植物、食用花卉和籽油来源的价值。
- 从必需品到特色品: 曾是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融入日常生活;后成为边缘化的“老式”植物;现在则作为特色园艺植物、生态友好植物和高级食材重新获得关注。
- 地区性传统的延续与融合: 如德国的五月酒、英国的琉璃苣酒、地中海地区的烹饪应用等传统在特定地区仍有延续,同时其作为蜜源/伴生植物的新价值在全球范围内被推广。
- 栽培规模的变化: 从修道院药圃、农家菜园的小规模种植,到近代的几乎消失,再到现代的多样化:小规模家庭/生态园艺、食用花卉的专门种植、以及为提取籽油进行的大规模农业种植。
琉璃苣的栽培历史是一部跨越千年的文明互动史,反映了人类对植物的认知、利用方式以及社会文化需求的变迁。它从地中海起源,穿越欧洲大陆,漂洋过海到美洲,经历了药用圣品、厨房常客的边缘化,如今又在生态园艺和健康产业中找到了新的定位,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多用途特性使其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