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文章资讯

南极冰震如何被监测?科研设备记录下的冰川“轰鸣声”全解析

2025-07-07 08:20:01 浏览次数:2
详细信息

一、 冰震监测的主要手段

地震仪网络: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应变仪:

卫星遥感:

二、 冰川“轰鸣声”的解析 - 声学监测

冰川发出的声音,特别是低频的“轰鸣声”,是冰震和冰动力过程的重要声学表现。主要监测手段:

次声监测:

水声监测:

地震仪记录的声学信号:

“轰鸣声”的物理意义解析 三、 综合分析与应用

科学家们将来自地震仪、GPS、应变仪、次声、水声、卫星等多种来源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交叉验证和联合反演

全面理解冰震机制: 结合地震波形(震源机制)、GPS位移、应变变化、声学信号,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冰震是发生在冰体内部、冰架底部还是基岩接触面,是张裂、剪切还是挤压造成的。 监测冰架稳定性: 冰震和“轰鸣声”活动频率和强度的增加,特别是冰架前沿附近重复发生的特定类型冰震(如“冰震群”),往往是冰架即将发生大型崩解的前兆。次声监测是预警大型崩解事件的关键工具。 研究冰流动力学: 监测冰流基底粘滑事件(冰震)的频率、大小和空间分布,对于理解冰流如何运动、阻力来源以及其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至关重要。 揭示冰下环境: 冰震波传播受到冰下地质结构(基岩地形、沉积物、冰下湖/水道)的影响。分析冰震波在冰川内部的传播特征(地震层析成像),可以绘制冰下环境图。 量化冰川消融: 冰山崩解事件的次声/水声记录是量化南极冰盖物质流失(尤其是通过崩解方式)的重要独立数据源。 气候变化指示器: 长期监测冰震和声学活动的时空变化模式,可以反映气候变化(如大气和海洋变暖)对冰川动力学的深远影响。 总结

南极冰震和冰川“轰鸣声”的监测是一个高度技术集成的领域,依赖于部署在极端环境下的地震台网、GNSS站、应变仪、次声/水声阵列,并结合卫星遥感的宏观视角。对这些设备记录的信号进行波形分析、频谱分析、定位、震源机制反演和能量估算,科学家们得以“倾听”冰盖的“心跳”和“呻吟”,解析冰体内部断裂、基底滑动、冰山崩解等各种动态过程的物理机制,从而深入理解南极冰盖的稳定性、运动规律及其对全球海平面和气候变化的响应。这些“声音”是解读地球冰冻圈变化的关键密码。

相关推荐